驚!因為這項技術陶瓷匠人面臨洗牌
3D打印,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,越來越多匠人朋友聽說過這詞,大致知道,一個神奇的打印機可以打出瓷器,也有可能在某些展會上見過他們的身影,但是多是抱著新奇的態度,并不覺得它能構成威脅,可是如果小編說這東西可能會讓很多匠人失業呢?
陶瓷3D打印、微波快速干燥、微波快速燒成——簡單的“三步走”,一件異形塔狀瓷器就宣告成功。近日在江西景德鎮陶溪川,記者親眼見證一件造型復雜的瓷器從3D打印到燒制成品,不過3個多小時,3D打印等新技術正在改造“世界瓷都”景德鎮千年的制瓷流程,形成一種新的沖擊力。
同樣受到巨大沖擊的還有德化陶瓷,使用整套陶瓷3D打印技術平臺和裝備,從想法到成品,中間只需要3—5個小時,而傳統陶瓷制作周期則需要10—15天。陶瓷制作變的不那么手工化,技術化,也沒那么神秘了!
臺灣有一家名為法藍瓷(Franz Collection Inc)的瓷器公司,是全球最大的定制化瓷器生產商,設計和生產過程都領先同行。這其中的秘訣就在于,這家公司早在15年前就將3D掃描、建模和打印技術應用到瓷器制作過程中:打印一個孔雀裝飾的花瓶,設計師先畫出草圖,然后雕刻師根據草圖手工做出孔雀的黏土模型;而與此同時,3D實驗室會根據草圖,建立精細的3D模型,并且在電腦上對模型的細節進行修改調整,并使用樹脂材料3D打印出瓶身的模具,用于量產。因此在最終完成的成品上,瓶身展示的3D打印技術的精密,外部裝飾則展現了雕刻師精湛的技藝。
由于手工拉坯的限制,異形陶瓷作品需要耗費設計師很多精力和時間,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,有了3D打印技術,無論多么天馬行空的想象,都可以很快付諸于現實!陶瓷制作已發展千年,卻被這發展幾十年的幼兒迎頭追趕。
好在,陶瓷材料硬而脆的特點使其加工成形尤其困難,目前國內陶瓷直接快速成形工藝尚未成熟,正處于研究階段,也留給了我們匠人們一段應對的時間;好在,由于技術較為高新,3D打印機價格不菲,每次打印所花費成本都很高,所以還沒有普及;好在,3D打印技術只能復制,適合批量化生產,但是在創造力方面有著先天不足。
工業文明在進步,時代也在更替中,手工制作與3D打印技術的博弈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對峙,但是居安思危,我們匠人們還是需要多一分創造力與想象力,做些機器無法替代的事,不然等在前方的大概便是失業了!
